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

作者:张苏羊 时间:2021-03-27

篇一: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

作者:张苏羊,小学六年级

这是我在湖北老家过的第十一个春节,每年只有回到这里,我才能闻到年的味道,孝感老家的过年,才是根本的中囯年,也就是春节。

老家的年基本都是从冬至开始准备的,当太阳升出地平线时,勤快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,一大早奶奶去集市上买了一些肉和鱼,接着找出了一年只用一次的大沙锅,大瓦盆以及大煨汤的铫子,奶奶脱掉棉衣,高高撸起毛衣䄂子,先把鱼肉放到盆子里,将食盐和花椒成把成把地撒在肉上,接着把上面的食盐和花椒摸匀紧紧的压在一起,然后用钩子挂好放置在太阳直射的地方,等待晒干,出油。

到了小年,大家都更忙了,只见爷爷在劈柴,奶奶在大盆里把肉剁成泥,然后做成丸子的大小,裹上一层面粉,在锅中倒入油,炸一会在捞出,金黄金黄的肉丸子就出来了,每到这个时候家中还会做一些鱼丸子,藕丸子和藕夹……到这个时候腊鱼腊肉也晒干了,到处充满了年的味道。

大年三十,真热闹家家赶做年饭,临近饭点,人们在屋外贴对联,挂灯笼,在开筷之前爸爸在门前放了一串鞭炮,“噼里啪啦,噼里啪啦”响个不停,听爸爸说:“这是为了告诉别人,我们家开始吃年饭了。”桌上的鱼欲意年年有余,丸子则欲意团团圆圆,当然伴随着浓浓的香气,冬至做的腊肉腊鱼终于上桌了,腊肉炒青椒,腊肉炒泥蒿都是我最爱吃的,一口气吃了一大盘,肚子都变的鼓鼓的,还有排骨莲藕汤,粉蒸肉……可多菜啦!天一黑孩子们可高兴了,各自拿着自己的烟花,有地上跑的,手里挥的,天上飞的……各式各样,五彩缤纷可漂亮了。晚上八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,我最喜欢的是德云社的相声,风趣幽默可搞笑了,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二点,窗外的烟花放了起来,辞旧迎新的时刻到了,愿去年没有完成的愿望都在今年实现。

这就是家乡的风俗,家乡的年它包含了家的味道,幸福的味道,它总是这悄悄的来了,又悄悄的走了。

篇二: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

作者:曹煜昕,小学六年级

武汉的寒冬,常年都是冷得直“筛”,但武汉人对过年的热情可是丝毫不减。

武汉的过年,是以冬至这天开始的。冬至时分,中国北方的锅中,翻腾着薄皮大馅的、白皮大馅的猪肉饺子。即便是在江南水乡,那里的人们也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赤豆饭,为的是驱避疫鬼,防灾祛病。可武汉人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,忙碌了起来。这天,奶奶买回整条的鱼,按在毡板上,腌剁起来。没过几天,阳台上的肉发出一股异常浓烈的腥臭味。我眉头紧锁,不敢再靠近阳台一步。有天中午,奶奶把腊肉放上餐桌,我尝了一小口,竟突然发觉这腊肉竟是这般美味。走在街上,你偶尔还能闻到腊鱼腊肉的香味。这可算是武汉人民劳动成果的一大体现。

过了冬至,腊八转眼就到了啊。腊八节对武汉来说,没什么特别的,用武汉话总结出来,就是一个字:七(吃)。腊八饭、腊八面、腊八豆腐,各种食物应有尽有,一应俱全。

除夕算得上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。说起除夕,不得不提到的可就是年夜饭了,随着时钟的指针渐渐指向六点钟,年夜饭开始了,桌前十分热闹,窗外时不时也会有几声烟花的伴奏,筷子碰撞声、交谈声,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成了一首和谐的交响乐。

这天晚上,很少有人睡觉,人们都会守岁,漆黑的天空在这晚照成了彩色,即便是到了深夜,千家万户的窗中也能看到灯光,这样的场面,多像是千万只萤火虫在空中起舞的盛大画面啊!

大年初一的早晨,可算是一片寂静,人们很少会走出门来拜年,况且现在疫情防控还未结束,最多也只在邻里间串串门罢了。

元宵到,春节的有一个高潮到了。此时明月当空,白天的人们吃汤圆、送花灯,好不热闹。夜晚时分,街上舞者龙灯。这条布匹制造的巨龙,追着红色宝珠上下纷飞:时而高耸,像要直入云端;时而低下,好似如海破浪,异常好看。这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活动,更是中国传统手艺的传承。

元宵过完,人们的生活总算是恢复到往昔了。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,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。但我相信,忙碌的一年虽然开始,但每个人都在期待来年春节的早日到来吧!

篇三: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

作者:马沧澜,小学六年级

在我的记忆中,家乡的春节似乎总是踏着烟火而来,而又踏着烟火而去。而在老家的春节中最为重要的,则是腊月三十,在老家也称年三十。每当日历一页一页向着年三十奔去,我和小伙伴总是数着日子,盼着年三十的到来。当红灯笼挂满了街坊,我们便知道年三十已提着万家灯火,向着这座小镇走来了。

大年三十,必然是要守岁的。但年三十的早晨,必然是忙碌的。家中的老人们会搬出蒸笼和笼架匀水糕。而我们小孩子便随着家中长辈一起,打打下手,跑跑腿。

“嘟噜噜”一锅水糕出炉了。我和小伙伴围在炉边,看着奶奶卸下一层蒸笼,抬出一层水糕,熟练的朝竹匾里倒去,向我们笑了笑:“喔唷,既然闲的慌,那帮我整个点心嘞!”

我和小伙伴[小学生作文Www.zuowEn51.Com]十分不解:点心?这可怎么做?似是看出了我们眼中的疑惑,奶奶捻出一个水糕,用木筷头蘸些茜草汁,在水糕上点一个小红点:“呐,这就好啦。”奶奶将筷子递给我们,“去吧,省着点茜草咯。这么一道,可是象征着开门红呀!”我们点点头,接过筷子认认真真的点“点心”。

我曾经问过奶奶这么做的缘由。唐朝时,杨贵妃因喜欢吃一道名为“贵妃饼”的食物,民间便仿着“梅花妆”的样子在各类面食上进行点缀。时间慢慢过去后,梅花的样子便简化为了一枚红点,又为“点心”。后来在我们老家,又有了“开门红”的寓意;而把水糕对着门累在一起,还有挡邪护家的“功效”。

蒸笼卸下了一层又一层,水糕慢慢的累作了一面“墙”,而时间也慢慢到了下午:是时候贴对联了。我和奶奶用清水洗满了三次手,拿起对联向门外走去——据说洗满三次手再贴上的对联,也能为家中抵挡妖邪。此外,也一定要在六点整贴上春联,以保六六大顺,合家团圆。我和奶奶搬来高凳,垫着脚贴上早已备好的对联:“张灯结彩迎新春;欢天喜地庆佳节。”贴完后,奶奶笑着对我说:“今后呐,孙女儿你也得好好努力啊!”

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新年。窗外的鞭炮声响了,许久未停。风从窗外微拂而来,明明是寒冷的时节,吃着刚刚热好的水糕,看着窗外的烟花与明月,却一点不觉寒冷呢。
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愿往后的每一个春节,都能与家人共度。

篇四: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

作者:曾怡萱,小学六年级

初学算数的小孩子,会自己坐公交车的大孩子,额头上堆满了皱纹的老孩子,一提到过春节,谁不是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喜气洋洋的画面呢?

过春节须在家乡——武汉才有味道。从我开始记事的日子起,我就记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前几天必然会回到武汉,与亲人团聚。

过年前,在门旁边贴副对联,门上粘几张年画,看上去不知有多神气了!

吃年饭前,我总要大展伸手,取出一张春卷皮,放入已调好的馅料,然后慢慢地卷起来,再上下打量一番,心满意足后继续包下一个,从来不会觉得疲倦。

年饭是武汉春节里的重头戏,在我的记忆中,一条鱼总待在桌子的正中间,五彩缤纷,咸中带甜,色味又美,旁边还围着鱼糕、香肠、腌制的咸鱼、鱼丸子等,使人的口水忍不住流到了心里。我好奇地问爸爸:“为什么每年年夜饭中间都会放一条全鱼,而且鱼的种类最多呢?”爸爸笑着说:“这个就是年年有鱼呀!也就是’年年有余’的谐音,鱼在中国象征着平稳、喜庆和繁荣,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之意,代表生活富足,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!”我边细品着它们的味道,边在回味着刚才爸爸所说的话。

吃完年饭,我们小辈就要给长辈们拜年,然后,长辈们就像变魔术似的,神不知鬼不觉地掏出红包,送到我面前,我接红包后不禁幻想出压岁钱厚得钱包都装不下的样子......

在热闹的氛围中,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,但是这仿佛是昨天的事,于是,人们就盼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。

篇五: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

作者:龚家睿,小学六年级

当寒冷的北风在大地奔驰时,当一条条腊肉高挂时,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一个备受重视的节日来临了?他就是冬至。

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最短的日子,所以咱武汉人要“猫冬”:像猫一样早睡,还要吃饺子,腌腊货,祭祖先的习俗。

去年的冬至,放学很早,于是我们去小姑妈家过节,一推开门,就看到小姑妈正在腌制腊货。有一条开膛破肚的大鱼躺在一条方桌上,旁边还放着盐和花椒。再看小姑妈,她脱下了棉外衣,高高撸起袖子,左手抓了一把花椒,右手抓了一把盐,大把大把十分大气有风范的往鱼上撒。没过一会儿,那鱼便抹足了盐,鲜红的,很有食欲。

我很奇怪:“为什么要腌腊货?”

“因为快过年了,武汉的年,是从冬至开始的,这是武汉独有的风俗,我们有‘冬至大如年’的说法。”

我也想帮忙,但姑妈说这太麻烦,让我和姐姐一起包饺子,我只好走开。

我跑去问姐姐:“为什么冬至包饺子?”

姐姐告诉了我一则故事:

很久以前有个“医圣”张仲景,他救人手法极为高超,医者仁心。在他告老还乡后,看到当地人被冻坏耳朵,十分难过,将羊肉、辣椒和各种去寒药材做成馅包成饺子,放在大锅中煮。并其取名曰:“娇耳汤”,免费赠给病人,从此,冬至要吃饺子的习俗便延传下来。怪不得妈妈总说: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原来是为了纪念神医张仲景广救病人,我对这饺子又敬重三分,也加快了包饺子的速度。过一会儿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。

刚回到家,我们就要赶紧睡觉,我很奇怪,平常都是九十点睡,怎么今天这么早睡,妈妈告诉我:“因为冬至太阳运行至黄金270度,太阳直射南归线……”虽然他说的是中文,但我却一个字也听不明白,最后我才知道这一天昼短夜长,所以要“猫冬。”

冬至可真有趣,他虽不那么隆重,但是蕴含了丰富文化底蕴,希望这些习俗世代相传。

篇六: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

作者:刘珂言,小学六年级

看看街上悬灯结彩,都挂着灯笼。万家灯火通明,又是过年的气氛!

小年真热闹。我和妈妈要去超市选购团圆饭的食材,什么牛肉、腊鱼腊肉、藕、菜苔等等等等。小年超市里的人可真多,大家都忙着存上些“年货”。晚上,妈妈拿着大盆,把大鱼劈开分成两瓣,撒上盐和胡椒,系上绳儿晒着,不久阳台上就挂满了鱼肉。妈妈说,非得这时候腌鱼肉,过年才能吃出年味。

小年过了一周才是除夕。那天,街上的大铺子小铺子通能都关上了门。如果不是万不得已,所有小贩都会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吃个年饭。

除夕夜,我们家把所有灯点亮,挂上福字,贴好对联。亲戚们也都到齐了。妈妈把做好的菜摆满了桌。我看着桌上的大鱼大肉,海鲜蔬菜,藕汤藕夹,忍不住开始动筷子了。最后,餐盘子里还剩下一条鱼,妈妈却坚定的不让大家吃。她说:“每年春节吃年饭盘子里都剩下一条鱼,这不是浪费,留到明天吃,寓意着年年有鱼(余)。再看看放在正中间的圆子汤,寓意团团圆圆。希望我们家人以后能够团团圆圆,年年有余,和家幸福。”今晚,爷爷奶奶谈着家常,脸上洋溢着笑容,爸爸妈妈在厨房洗碗刷筷,嘴里还念叨着:“阴历的年才最像年呀!”我和哥哥扑在地上看着春晚。在这美好的夜晚,在我忧闲地磕着瓜子时,我又在想,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,它又有何用意呢?

“春节”按照农历来说它应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日。人们认为万事只要过好“头”,日后也会越来越顺利。又有一年“好彩头”的意思。把春节过好,今后大家都会开开心心……

一眨眼,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了,听妈妈说,她们小时候的元宵晚上的街上都会挂满红红绿绿的灯笼,孩子大人们都仰着头看灯上的灯谜,十分热闹,我想:“现在武汉过年像是缺少了那么一丝年味,大街上像是也没有那么热闹了”。

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团结组成了一个文明的大家庭,我们一代一代传承,保护好传统春节的结晶,让家家户户每年的春节都能过的分外热闹。

篇七: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

作者:刘昱鑫,小学六年级

正所谓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”,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独特的节日和习俗,而我的家乡——荆州也不例外,听,麻将被弄得窸窣响,看,家家门前几抹红,没错,这就是荆州人过的春节。

除夕这天,咱们荆州有着拜年收压岁钱的习俗,大人们包好红包等待亲戚们的到来,小孩子们则出去拜访亲戚们,顺便拜个年,收几个红包,在除夕节的下午,城里人都回到乡下,当时正值冬天,但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对过年的热情,接着四四方方的麻将桌摆上了,大人们用那双辛苦工作了一年的双手,摆弄着麻将,大家用方言聊着家常事儿,屋顶上盘旋着欢声笑语,好不热闹!我也常在放寒假的时候回到家乡,大人们带我去乡下,乡下的亲戚们养了许久的鸡也杀了,猪也宰了,大人们在麻将桌上摸东南西北风,我便带着乡下的弟弟妹妹们在田野上自由的奔跑,我们都穿一身红在田野上放起了自己做的火红的风筝,我在他们中年龄是最大的,所以我便带着他们玩游戏挂灯笼,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。除夕当晚,家里所有人都会回家吃团年饭,做饭的香气飘了十里,在吃饭之前要先祭祖,把饭菜加好白酒酌好之后必须先让先人先享用。把最好吃的饭菜放在灶头边,烧香给已过世的长辈。这些饭菜,孩子们吃下,表示保佑孩子。

大年初一之时,第一餐吃鸡蛋叫“石滚蛋”,表示实实在在吉祥如意。全家人围着饭桌用久违的荆州话聊着天,这就是荆州当地传承了许多年的风俗,这热闹而又和谐的气氛,使人不禁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!

篇八: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

作者:刘思禾,小学六年级

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,而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春节的风俗。

吃年夜饭,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风俗。

大年三十的傍晚,因为疫情,一年没有见的老人们相互送祝福,大人相互拥抱,而孩子们则玩耍起来。爷爷奶奶比以前更加卖力地赶做着年夜饭。从厨房里飘出了酒肉的香味。七点钟,奶奶用拐杖敲着说:“大家,快来吃年夜饭!”餐桌旁一下子沸腾了起来。那些美味逐个被请上了餐桌。有鱼、有鸡、有藕汤、有水饺……真是琳琅满目。邻居性子可真急,“啪”的一声,一朵烟花在空中绽放出金色的花瓣。不一会,那朵朵花瓣又如流星般划破黑色的丝绸,“啪”又是一声……烟花声、电视声、说笑声夹杂在一起,声音非常大,也很热闹。爸妈给爷爷倒上酒,给奶奶倒上茶,“祝老爸老妈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!”爸爸用洪亮的声音给爷爷奶奶送去了祝福语。舅舅则给我们发着红包。小表弟不懂礼仪,抓起一个小饼子便往嘴里塞。餐桌上鱼肉非常鲜嫩,甜甜的番茄酱浇在鱼肉上,一滴滴番茄酱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点点银光;鸡腿上裹着一层厚厚的油,咬上去又松又软……这就是武汉的春节。

吃完饭,爸爸给我们讲起了故事。传说,古代有一个叫“年”的怪兽。一到年末便到处害人。一次,一位老爷爷发现“年”很害怕鞭炮声,就这样后来人们制造出各种鞭炮,“年”再也没有出来害人了。

故事讲完按照家乡的风俗就应该放鞭炮了。外面早就有孩子开始放鞭炮了。烟味呛得人直咳嗽。我抱着自己积攒了许久的鞭炮来到一片空地上。“啪啪啪”火光迅速顺着绳子逼近鞭炮。一声巨响,如同山崩地裂,我这才想起捂住耳朵,可已经迟了。我一哆嗦,揉揉自己的耳朵,感觉又刺激又好玩。

春节的风俗可真有趣,我喜欢春节的风俗。

篇九: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

作者:杨显智,小学六年级

正所谓“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”我的家乡——武汉,那里的年才是年味儿最浓的。[小学生作文Www.zuowEn51.Com]

听爷爷说:他们以前过春节,大年三十晚上12点准时放鞭炮,可热闹了。家家户户相互串门,礼物的长廊便形成了一座友谊的桥梁,过年就像是孩子们的天堂一样,

元宵节那天,街上还举办大型的舞龙灯活动,人山人海,场面可壮观了,据说能挤上一个看龙尾的位置就很幸运了。而现在的年味儿却慢慢变淡了,至今还保留着年味气息的也只有---“炸圆子”了。

圆子是一种能真切承载着过年气息与寓意的佳肴。无论是肉圆子、红薯圆子还是莲藕圆子他们都代表着一家团圆的意思。而为什么会在过年时才平凡的见到它,是因为一家人一年里为生活、工作到处奔波,只有在过年这样的日子里才会团圆,圆子的出现也代表着来年里,家人能够经常团圆庆祝。

一个个内嘟嘟的小球,在油锅里转两三个圈,热乎乎、金灿灿的圆子就做好了,光看外表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,别说吃上一口了,更是让人欲罢不能。

圆子也有个传说,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子,他的丈夫早出晚归,儿子也进京赶考。她用剩下的肉做成肉圆子。恳求上天让儿子和丈夫团圆。结果第二天,儿子和丈夫早早回家了,一家人吃着圆子,聊着家常皆大欢喜。

而我们家的圆子可谓是各式各样,各显神通似的,我的圆子最为奇特,我将一枚硬币洗干净,小心翼翼的包在肉嘟嘟的圆子里,然而为了让它不露出破绽,硬是把一个小小的肉圆子,包成了狮子头,据说谁吃到有硬币的圆子,这一年就会开心、幸运。而爷爷说:“其实,这只是一种形式,我们一家人每年能这样团聚在一起,就是最开心幸福的事了!”

虽然我们家的年很平凡,但是有圆子的存在,这个年味儿就会变得特别浓。

篇十: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

作者:杨晨曦,小学六年级

我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伢,可我的祖籍在贵州。在我的印象中,除了疫情封城,我就没有在武汉过过年。而乡下的年也比禁鞭的城市有趣许多。

在贵州的乡下,每快要过年时,大多人家都会把喂了一年的猪杀掉。就算不养猪的,也会到市面上的养猪场买一头几百斤的肥猪。这恐怕是与城市最不同的了。

我小时候一直很不解,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这么喜庆的日子里做这么血腥的事呢?爸爸说在他们小时候很少能吃到肉,只有在过年时杀猪才能开个荤。虽然现在温饱已不成问题,可这一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。

在杀完猪后,人们会去集市上采购年货,有烟花,炮竹,还有吃的,喝的,玩的……

到了大年三十一早,我还在睡觉,大人们就会起床忙碌,为年饭做准备。毕竟是乡下,寨子里的人不是亲戚就是要好的朋友,都会互相串门,一起过年。也许你们那边叫沟子,村子,湾……而我们这叫寨子。奶奶说,贵州这边山林居多,正所谓“山寨”,当然,可不是假货的那个山寨。而是山上的寨子,自然而来就叫寨子了。我所住的寨子在半山腰,房子也大,大家都会来我家过年。

一大早上各户人家就开始忙碌,准备年饭了。而孩子们就在院子里放鞭炮,嬉戏打闹。

终于盼到了年夜饭,桌上定少不了猪肉,酒店包间大的圆桌,可以摆上三四桌来吃饭。饭后春晚便一直放着,可其实并没有什么人看,口口声声说要看到最后的老人们早已呼呼大睡,大人们摆了几桌麻将,还有的赛金花,划拳……小一点的孩子已经睡了,大一点的在外院放鞭炮。伴随着春晚鞭炮和各种嘈杂的声音,除了老人,小孩今晚几乎无人睡觉。

乡下的年年味十足,十分随性,而城中的年味却一年不如一年。有时发展缓慢的乡下,也有令人怀念羡慕的点啊!

上一篇 下一篇
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
作文开头
作文结尾
作文素材
作文大全
作文题目
范文大全
手抄报图片